Wednesday, May 20, 2015

僵直性脊椎炎 別誤為生長痛

作者: 吳建陞╱亞東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 | 聯合新聞網 – 2015年5月21日

「醫師,我兒子說他後腳跟很痛,早上起床感覺背部僵硬痠痛,而且持續好幾周,甚至痛到連垃圾車都追不上,為什麼生長痛會這麼嚴重?」
在診間,一名心急如焚的媽媽著急地陳述高中兒子的症狀。孩童生長痛是成長的必經之路,但這個高中生的症狀主要是兩側腳後跟疼痛,我直覺它不是生長痛或運動痠痛。根據臨床經驗,它應該是僵直性脊椎炎初期症狀,藉由活動伸展會獲得改善;相反的,若不動、長期休息症狀則會更嚴重。
經由抽血檢驗,果然這名高中生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,雖然母親頗為震驚,但所幸及早發現,目前透過治療和追蹤,才及時防止脊椎沾黏的憾事發生。
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~40歲時期,甚至提前到15~18歲的青少年,孩子們的疼痛部位通常都位於周邊關節、下背和腳後跟。許多家長經常會誤認為是生長痛而忽略就醫,直至孩子們疼痛難耐,就診後才發現是僵直性脊椎炎所致。
生長痛與僵直性椎炎的關節疼痛,其實只要多加觀察,就不難發現其中差異。舉例來說,生長痛會偏向於有特定的時間疼痛,痛感一下就會消失,但若是僵直性脊椎炎,則會偏向於長期疼痛,痛到不敢踩地、跳躍或是奔跑,這些都必須特別留意。
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標,最主要是減輕疼痛、控制發炎及維持脊椎、關節的正常功能,因此病人需遵從醫囑用藥、以及維持定期伸展運動,這是延緩脊椎和關節僵硬、變形的最好方法。此外,僵直性脊椎炎若不積極治療,也會帶來許多併發症,像是虹彩炎、發炎性大腸疾病(長期腹瀉)和周邊關節點發炎。
因此,提醒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應於治療期間聽從醫師指示,持續用藥、定期追蹤和持續運動,才能達到控制疾病的效果。
生長痛VS.僵直性脊椎炎關節痛
疼痛 生長痛 僵直性脊椎炎關節痛
部位 出現在下肢,如大腿內側、小腿肚等位置 長骨兩端。主要為關節,包含手腕、膝蓋及腳踝等關節
方式 自發型疼痛,痛感會隨時間消逝 主要為腫痛與觸痛,痛到不敢踩地、跳躍或是奔跑
時間 下午、傍晚、深夜 晨間僵硬,下背痛長達三個月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